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32|回复: 0

翠湖“荷”你有约:寻觅昆明旧居

[复制链接]

9280

主题

0

回帖

2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积分
27848
发表于 2024-3-1 13:18:3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翠湖“荷”你有约


寻觅昆明旧居
荷花盛开季蕴含文化的“春城之眼”更灵动了翠湖畔红绿相映,清香阵阵沿湖开启一场寻觅昆明旧居 之行

走进镌刻昆明历史的六座旧居 这些旧居 是人文精神的延续载体也是残暴 昆明文化的遗存是时代的物化也是五华历史的缩影在这,寻一段悠长岁月
【昆明熊庆来李广田旧居】
坐标: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北路2号云南年夜 学座落于云南年夜 学校本部会泽院和至公堂东侧,“考棚”前的一座二层楼房,旧居 占地面积308平方米,现由云南年夜 学文物治理 办公室治理 。此旧居 始建于1937年,座北朝南,一楼为熊庆来先生的接待室,二楼为卧室或办公室。主体建筑为土木结构二层楼房。

熊庆来旧居 是1937年建盖的,1957年至1968年,这里还居住过一位名人,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、诗人、文学家,原云南年夜 学校长李广田。李广田与原党委书记高治国密切合作,使六十年代的云南年夜 学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。也就是说,这里是云南年夜 学历史上两个辉煌时期的两位校长的住所。1968年以后此楼一直作为办公室(原马列部办公楼)。1999年7月,学校决定拆除此楼,校文物办依据 很多教授和专家的意见:“熊庆来旧居 是学校的文物,应予保存 ,以作纪念。”校文物办遂将这些意见反应 给校领导,后经校党委书记批示后,这件十分重要的文物才得以保存 下来。2000年4月11日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拜访 云年夜 ,他特意到熊庆来旧居 参不雅 ,并回忆起少年时在此与熊庆来之子熊秉明一起学习、玩耍,看到严济慈、陈省身、朱德祥等老一辈科学家到此切磋学术的情景。他说这里的气氛熏陶着一代科学家。2003年,在云南年夜 学建校80周年之际,熊庆来、李广田旧居 展览正式完成并对外开放,至今已接待国内外嘉宾4000多人次。



【王九龄旧居】
坐标: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北路3号王九龄旧居是一土木结构的传统四合五天井式宅院,占地400平方米,建筑面积552平方米。坡面青瓦悬山顶。为了借南面翠湖之景,便于不雅 赏,南面仅建了平房,其他三面均为二层楼房。北面正房稍高,明三暗五(间),两侧耳房皆为三间。与众不合的是,三面楼房一、二楼间,建有回廊,并且 两侧耳房二楼的回廊延至南面。站在二楼外走廊上,翠湖美景,尽收眼底。衡宇 虽然宽年夜 ,但木构件装饰则简朴年夜 方。南面围墙转角为石嵌,年夜 门两侧有边长1米许的外方内圆石砌作为装饰。

王九龄(1880 ~1951),字竹村,号梦菊,云南云龙县石门镇人。卒业 于云南高等学堂、东京法政年夜 学。辛亥革命后,王九龄历任呈贡、景东县长、云南造币厂厂长,靖国联军总司令部军事参议、军法处长、云南督军署军法课长、省财务 司副司长兼东陆年夜 学准备 员,东陆年夜 学名誉校长,董事等。1923年,王九龄调任云南省禁烟局督办,但往往被派赴省外,作为云南省和唐继尧的代表,介入 到全国缭乱 的谈判事务之中。1925年3月,段祺瑞执政政府为了拉拢唐继尧,任命王九龄为教育总长,但这时正值以北京女师年夜 为首的学潮风起,王九龄自感无力应对,4月底便告退 回滇。王九龄去世后,宅院由云南年夜 学收购,1953年国粹 年夜 师、云年夜 教授刘文典在此设有研究室,此后被用作云年夜 预科教学用房和幼儿园使用。2000年后一度空闲,院内杂草丛生。2002年9月被昆明市政府列为历史文化遗产掩护 建筑。云年夜 引进资金,按修旧如旧的原则,对其主体建筑进行修缮。2003年颁布 为区级文物掩护 单位,2011年颁布 为市级文物掩护 单位。



【周钟岳旧居 】
坐标: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北路18号周钟岳旧居位于翠湖北路,为民国时期中西合璧作风 的民居建筑,砖木结构瓦屋顶硬山建筑,共三层,高约12米。平面结构 呈“凹”字形。中间三间带两柱外走廊,两侧突出部分正面为三面体,使得坡面悬山屋顶两侧前部形成半圆攒尖顶,美不雅 而简洁。此房周钟岳购自张家,抗日战争以前,周钟岳一家已经在此居住多年。抗日战争期间,周到重庆任职,1939年底,西南联年夜 物理系教授吴年夜 猷和数学系教授程毓淮两家曾借住于一楼五间,一年左右的时间里,一楼便成为部分西南联年夜 教授聚会的场合 。1940年10月13日,周第宅 便被日机炸弹击中,抗战胜利后才重新作了较年夜 的维修。周钟岳(1876~1955)字生甫,号惺庵,云南剑川人,白族。早年赴日留学,卒业 于早稻田年夜 学。回云南后,任省学务公所普通课课长兼省城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,介入 创建云南图书馆。辛亥革命后,周钟岳步入政界,先后任云南都督府秘书长、云南教育司司长、滇中不雅 察使、全国经界局秘书长、四川督军府秘书长、靖国联军总司令部秘书长、云南省省长、云南通志馆馆长、公民 政府委政部长、公民 政府委员兼考试院副院长及总统府资政等职。新中国建立后,周钟岳安居昆明,1953年,被聘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,195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。1955年5月19日病逝,享年79岁。临终前,嘱家人把私藏图书数万卷分赠云南年夜 学及云南省图书馆。周钟岳旧居于2011年颁布 为市级文物掩护 单位。



【袁嘉谷旧居 】
坐标:昆明五华区翠湖北路51号袁嘉谷旧居位于翠湖北路51号,建于1920年。建筑坐北朝南,土木结构,合院式建筑,占地面积510平方米,建筑面积756平方米。北面正房五间,明间和次间为三层,单檐歇山顶。梢间和其他三面皆为两层,硬山顶。各层朝天井偏向 均设走廊,一二层组成 回廊。东侧厢房下部明间为门厅,二楼外侧有走廊。除东厢房下层明间外,各楼层明间设隔扇门6道,两侧均为木槛窗槛墙,传统中式做法,仅有外墙二楼对外开窗为半圆拱顶,有西式韵味。袁嘉谷(1872~1937),字树圃、树五、号屏山居士。云南石屏人。16岁成为秀才。22岁中举。31岁中经济特科“一等第一名”,是云南历史上唯一的“状元”。

袁嘉谷中经济特科“一等第一名”后,授职翰林院编修。第二年,奉派到日本考察政务和学务,任云南留学生监督,为期一年。归国后,任学部副提调、学部图书编译局局长,专管教科书的编写。1909年,编译图书局设立了 “编订名词馆”,专门负责统一规范教科书中的名词术语,使用至今一周“星期”制,以此为开端。1909年,袁嘉谷调任浙江提学使,不久又兼布政使。辛亥革命后回到了家乡 云南,先后被聘为省参议、云南盐运使、省政府参谋 等职,两度进京议事。1914起任省图书馆副馆长、馆长。1923年其兼任东陆年夜 学(云南年夜 学)国粹 教授。袁嘉谷一生,以“年夜 魁天下”最富传奇色彩,也最为荣耀,但他经历了宦海生涯之后,便把才干 和智慧倾注于云南历史文化事业,并做出了奇特 的进献 。他后半生对于“滇学”的年夜 力研究,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名贵 的文化遗产——400多卷著作。其中,《滇绎》《云南年夜 事记》《卧雪堂文集》等著称于世。另外,袁嘉谷还是著名诗人和书法年夜 家。袁嘉谷半生显宦,名重国内 ,辛亥革命后归滇,并无一椽之屋,辗转租房居住。后因亲属子女就学便利 移居省城,人口增多,才多方筹集,并得友人相助,于1919年在昆明翠湖北岸玉龙堆建盖了住房。1920年,新居建成,袁嘉谷已有48岁。在这里,袁嘉谷生活居住了18年,直至1937年12月23日溘然长眠 ,走完了他由书生到“状元”、仕宦 、再到学者教授的人生历程,终年66岁。新中国时期,袁嘉谷旧居被云南年夜 学收购,作教职工的宿舍和学生宿舍。现在花园已经不存,但楼房保存完好。2003年,五华区政府将其颁布 为文物掩护 单位。2011年市政府颁布 为市级文物掩护 单位。



【聂耳旧居】
坐标:昆明市五华区甬道街73、74号昆明聂耳旧居 就坐落在原云贵总督府前的官道、甬道街上73、74号。光绪二十八年(公元1902年),聂耳的父亲聂鸿仪去昆明行医,在昆明甬道街租用一间铺面开中药铺“成春堂”。其时 ,聂、杨(房主 )两家合住一院,本属于用作商铺的清代官房,该房坐东朝西,临街有两层楼土木结构房三间。1912年2月15日,聂耳出身 于此,他的童年也基本在这里度过。18岁时聂耳外出求学离开昆明,从此再也没有回来。新中国成立后,聂耳的三哥聂叙伦等曾前往甬道街找寻他们曾经的住房,确认了其位置即今甬道街73、74号。聂叙伦认为“这间房子除了扩街心把前厦拆失落 以外,基本上还是昔时 的模样,屋内外都没有年夜 的修改 。”1986年7月,盘龙区人民政府将甬道街之73、74号临街铺面命名为“聂耳旧居 ”,并列为区级文物掩护 单位,后划归五华区管辖,2003年升级为省级文物掩护 单位。



【闻一多旧居(含殉难处)】
坐标:昆明市五华区钱局街西仓坡6号1986年7月在殉难处建立纪念碑,质地墨石,高1.1米,宽0.6米,碑正面楷书“闻一多先生殉难处”八字,由原民盟云南省主任委员杨明题写,碑阴隶书闻一多先生殉难经过。

1946年7月11日晚,李公朴在邻近 学院坡上遭公民 党特务杀害。1946年7月15日,闻一多在云南年夜 学至公堂悼念李公朴年夜 会上作了“最后的讲演”。下午闻一多和儿子闻立鹤相伴回家,就在离西仓坡6号家十来步之处,遭云南警备总司令部特务暗害 ,年仅48岁。这就是 震动全国的“李、闻惨案”。闻一多(1899~1946),原名闻家骅,字友三,生于湖北省浠水。1922年7月赴美留学,回国后,在北京、南京、武汉、青岛等地任教。1932年起,任清华年夜 学中文系教授。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,在国立西南联合年夜 学任教。1944年加入中公民 主同盟。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。闻一多是爱公民 主斗士、诗人、古典文学家。主要著作有《红烛》《死水》《唐诗杂论》《离骚解诂》等。1987年,闻一多殉难处于被颁布 为市级文物掩护 单位。

岁月逝去 这些名人的风度 和精神 仍旧留存在 他们曾经居住的老宅之中 这些饱含历史沧桑 与人文情怀的名人旧居 经过岁月长河的洗礼 酿成 一颗颗闪烁着人文光线 的星散落在五华遍地 ,熠熠生辉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货拉客微商论坛 |网站地图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4-9-21 17:25 , Processed in 0.076152 second(s), 19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Huolake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