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33|回复: 0

三过雪山草地、结婚经毛主席批准,这位百岁女红军的一生,传奇

[复制链接]

9365

主题

0

回帖

2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积分
28103
发表于 2024-3-1 13:04:3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王定国

王定国(左)与丈夫谢觉哉
她,出身 在四川省营山县。14岁被人卖作童养媳,20岁加入 中国工农红军并入党,22岁随红四方面军三过雪山草地。25岁那年,经毛泽东批准,与被尊为“延安五老”之一的谢觉哉结为伴侣……她是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,离休后她仍脚步一直 ,70多岁连续 呼吁万里长城掩护 ,88岁助力成立中国关怀 下一代工作委员会,91岁重走长征路,99岁加入 植树造林……她就是我们最敬爱的老红军王定国。
“风雨送春归,飞雪迎春到。已是悬崖百丈冰,犹有花枝俏。俏也不争春,只把春来报。待到山花烂漫时,她在丛中笑。”这是王老常挂在嘴边最喜爱的一首词,她一生爱党信党,对党忠诚,而一心向阳、傲风斗雪的红梅精神,也正是王定国老人百年人生跟党走的生动写照。
不忘初心跟党走
一片赤忱 写春秋
2016年春节,我携家人到王老家贺年 。临别时,她提笔蘸墨,狼毫运转,将“不忘初心”四个年夜 字相赠与我。我感触感染 到这既是一位老共产党人对自己光亮 磊落一生的深情回顾,也寄托着这位革命前辈对我这个后来人的殷切期望。
王老从小家境贫寒,小弟自幼被卖给了有钱人家,她也在14岁时被卖做童养媳。后来父亲去世,两个妹妹又相继饿死。苦难的童年,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埋下了对旧社会痛恨 的种子,对抗 压迫盘剥 的怒火在她心中燃起,她渴望翻身,寻求新生活。后来,她主动结识了地下党组织,毅然走上了投身革命的途径 。“入党令我心绪万千,心情激动,我觉得 自己终于有了依靠,有了人生追寻的目标。”王老曾这样感慨道。长征途中,她在红四方面军的前进剧团,主要负责剧团演出的道具和演员化妆。军队 行军时,剧团要在部队 前头赶路。休息时,剧团得回过火 来进行慰问演出,从队头一直演到队尾,剧团因此要比别人多走一倍的路。饥饿使王定国骨瘦如柴,其时 她的体重还不到25公斤。在这种情况下,她随红军共翻越了5座年夜 雪山,走了3遍草地。曾经有一篇申报 文学《九趾红军》,故事主人公的原型就是王定国。她回忆这段经历时讲:“天太冷了,脚冻僵了,用手一摸,脚指头就失落 了。也不疼,也没有流血,因为你还得走啊,不克不及 停,跟着部队 继续前进。”
红军达到 陕北以后,条件十分艰苦。整个军队 缺吃少穿、人困马乏。但面对困难、面对饥饿、面对强敌,依据 地军民联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年夜 生产运动。王老在为我2002年出版的拙作《中国农民素质论》一书题跋时写道:“其时 无论官兵、无论男女老少,人人着手 种田、种菜、养猪、纺线。我在年夜 生产运动中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,我养的一头猪在中央机关里最年夜 最肥,为此,毛主席为我亲笔题写了‘再接再厉’四个年夜 字,还为我戴上了年夜 红花呢。”
1983年,从工作岗亭 退下来的王老,想起昔时 很多被俘的红西路军战友还滞留在甘肃一带,她便自费跑遍河西走廊寻访。当看到这些曾经的战友因为历史原因红军身份得不到认可,日子过得异常艰难,她痛心不已。据子女回忆,王老返京时,只剩下身上穿的衣服,其他的衣物全都送给了那些曾经的战友。回京后,她与伍修权同志一起呈报的《西路军流落人员的情况查询拜访 》,引起了中央的重视,财务 部、民政部、卫生部、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发文,恢复了他们的红军待遇。
2004年,王老以91岁的高龄重走长征路。在四川省天全县红军烈士陵园,儿女雇了顶滑竿要抬她上山,她坚定地年夜 声说:“我是红军,我自己能上去!”在年夜 渡河边,面对湍急的河水和摇晃的铁索桥,她推开上前搀扶的人,只身在100多米的桥上走了个来回。途中,王老还找到了长征时借住房子的房主 女儿。昔时 16岁的小姑娘也成老太太了,她依稀记得很多多少 女红军曾经住在她家,教她唱歌跳舞。当她俩配合 哼唱一曲《八月木樨 》,让在场的人不禁潸然泪下……
在102岁之前,王老每年都要走出北京,走进长征沿线的老区庶民 家中调研,把自己的见闻写成申报 呈送相关领导,为老区成长 建言献策。对她而言,只要走得动,长征就依然在路上。“我为什么要跟着共产党,因为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、解放妇女,所以共产党走到哪,我都邑 跟着走到哪。”这也是老人常说的一句话。
奉先思孝处下思恭
倾己勤劳以行德义
1937年8月,党中央在兰州成立八路军做事 处,全力营救被俘的西路军官兵。其时 担负 八路军做事 处党代表的是谢觉哉。等见到营救回来的红军官兵时,谢觉哉一下子认出了王定国。谢觉哉日记中曾记载,王定国就是在长征途中替自己缝过羊毛衣的姑娘。后来经过“同志们关怀 ,组织上支配 ”,1937年10月,两位志同道合的战友,在兰州八路军做事 处简陋狭小的平房里,幸福地结成了革命家庭。
1937年冬天的一个晚上,谢老赶写一篇文章,要王老去近邻 帮他把《民国日报》《西北日报》找来。可王老来来回回拿了几次都纰谬 。“定国,怎么了?怎么连拿份报纸都拿纰谬 ?!”王老低着头,略带委屈地回答:“我不认识字,认不出哪个是哪个。”打那时起,为了更好地协助谢老做好工作,王老暗下决心识字学文化。在他们相濡以沫的34年中,王老不仅脱了文盲,还跟着谢老学写诗词、练书法,晚年还成了书画社会活动家。
1953年5月15日,在谢老70岁寿辰之际,王老给丈夫写下了这样的句子:“谢老:自从我们在一起,不觉已近20年。互相勉励共患难,喜今共享胜利年,花长好,月正圆。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做进献 。”王定国生日时,谢觉哉也赋诗一首回赠给妻子:“暑往寒来五十年,鬓华犹衬腊花鲜。几经沧桑君犹健,俯视风云我亦仙。后乐先忧心上事,朝耘暮饲院中天。三女五男皆似玉,纷纷舞彩在庭前。”
1971年6月,谢觉哉与世长辞。1978年,依照 胡耀邦同志“你最主要的任务是将谢老的遗著收集整理揭橥 ,这将是对党的重年夜 进献 ”的要求,王老着手整理谢老留下的文稿、日记。她在谢老走后的10年间,先后整理出版了《谢觉哉传》《谢觉哉书信集》《谢觉哉日记》《谢觉哉评传》《谢觉哉文集》等多部历史文献,把谢觉哉一生心血的结晶奉献给党和国度 ,她还结合谢老文稿的体会先后撰写出版了《位卑未敢忘忧国》《后乐先忧斯世事》两本书,签名后赠送与我。
谢老去世后,按划定 遗属可继续住原来的房子。王老却主动找到组织:“我有自己的工作,我是什么级别就住什么房子!”随即请组织给秘书分派 了新工作,退失落 了车子和司机,腾出了带院子的年夜 房子。
王老伉俪 共育有五男两女,至今没有一小我 利用怙恃 的影响为自己谋取私利。长子谢飘曾回忆说:“母亲一直要求我们学本领 、干实事,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庶民 !”
三子是著名片子 导演谢飞。他认为,母亲的乐不雅 与坚韧,成为这个红色家庭的基因,传承到七个子女以及他们的后代中:“母亲经常 教育我要好好拍戏,别想着做官。所谓家风,不是写在牌匾上,而是实实在在地做事情;所谓传承,不是挂在口头上,而是一种自然自觉的行为。”
些小吾曹州县吏
一枝一叶总关情
“多年来,我一直照顾你们和你们的父亲,从现在开始,我要去做我的事了。”王老在整理、出版完谢老的文稿、日记等之后,这样在子女面前宣布。在王老心目中,自己应该做的事不是为了自己这个“小家”,而是国度 这个“年夜 家”。之后的岁月,她为国度 的事业四处奔忙 忙碌。
1984年以来,她介入 准备 成立了中国文物学会,并担负 副会长,促成了国度 文物掩护 法的颁布;她提倡 成立中国长城学会,并担负 副会长,组织有关电视台拍摄了38集的《万里长城》专题电视片,并畅播海外,让世界对中国的长城充斥 向往。
在国度 致力快速成长 经济的时候,王老就已将目标投向青少年和老年人,她认为中国必定 要迈进老年社会,到那时社会压力会异常 年夜 。于是,王定国与中组部原副部长王照华商议并努力为创建和成长 中国关怀 下一代工作委员会、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这两个组织奔忙 呼吁。“比及 后来,国度 经济成长 起来了,回过火 想解决青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问题时,就发明 这两个组织机构运转还很红火。”
王老认为,“长城代表中华民族,我就觉得这些是文物,自家的好器械 ,要保存下来。”看到长城破坏严重,她忧心忡忡。1984年,王定国到邓小平同志家中拜访,请他发出号令 以推动长城的掩护 工作,第二天邓小平同志郑重题写了“爱我中华,修我长城”。后来经过她和年夜 家的配合 努力,在1987年6月,终于成立了中国长城学会,选举我国外交战线上的前辈黄华同志任会长,王老自己担负 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会长。那时我正在黄华同志处工作,从1985年开始就多次随黄老、王老一起加入 关于长城掩护 的研讨活动,走遍了北京郊区的几处长城遗址,包含 加入 举办攀登慕田峪长城越野赛等活动,还接触到很多知名专家学者如侯仁之、罗哲文、孙轶青、郑孝燮、单士元、吕济民等等。长城学会成立以后,王定国坚持“三不要”原则:不向国度 要经费,不要编制,不要办公场合 。王定国其时 在北京东城区的家成了办公室,工作人员日常吃饭在翠明庄邻近 的食堂,费用都是从王定国离休工资里扣除……为后来《长城掩护 条例》的出台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近10年来,这位百岁老人开始了她的“绿色之路”新征程:她每到国内的一个处所 ,都邑 亲自种下一棵树苗。2012年年初,她又以提议 人之一的身份,报经国务院批准,成立了中国林业生态成长 增进 会。
当这些组织成长 起来,王定国却选择了淡出。在她看来,与吃水比起来,打井更重要。“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”
1994年,王定国在《后乐先忧斯世事》一书中写道:“我清楚地记得,在漆黑的夜晚,在蜿蜒曲折的路上,我们点燃了火把,长长的部队 像火龙一样,把天地照得通红……我一直在寻找这生命的火种。”就是这位老人,把自己生命中年夜 部分的时光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,赢得了后人对她的普遍 尊敬和爱戴。
作者:陈庆立(全国人年夜 常委会办公厅)
编辑:黄喆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货拉客微商论坛 |网站地图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4-9-22 10:30 , Processed in 0.082313 second(s), 19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Huolake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