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27|回复: 0

长津湖战役幸存者朱彦夫,和妻子陈希永的患难情爱,造诣 传奇人生

[复制链接]

9400

主题

0

回帖

2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积分
28208
发表于 2024-3-1 13:03:3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苦难的童年
沂蒙老区沂源县南部,有个张家泉村。村落 四面环山,沟壑纵横,全村200多户人家,星星点点散落在山梁上、沟壑间。
山村里的乡亲们,在山岭间一块块巴掌年夜 的小梯田里劳作。种点花生、地瓜等,终日垦植,依旧吃不饱、穿不暖。
1933年7月6日,朱彦夫出身 在张家泉村的一间石屋子里。父亲叫朱青祥,母亲叫郑学英。
父亲除了耕种着三亩多山岭薄地外,其它时间到南乡打短工,维持一家人的生计。

沂蒙山村
朱彦夫5岁那年,家乡遭受了日寇的践踏,老庶民 的日子更苦了。他的父亲朱青祥在一次给八路军送情报时被鬼子活活打死。
家中不幸的事情一件接一件产生 。
有好几天,姐姐都不见回家,朱彦夫就问娘:“姐姐上哪了?去要饭了吗?”
“你姐姐,她……”母亲吞吞吐吐。
终于,母亲抽泣着说出实情:女儿朱艳花被卖给了别人家做童养媳!一个鲜活的年夜 姑娘,仅仅换来了两斗谷子!

又一天傍晚,母亲发明 小儿子朱彦坤不见了。山沟里随处 喊,满处找也找不出来。
直到十几年后,小儿子归来,家人才得知真相。那时他被年夜 伯骗落发 门,架在驴背上,连夜翻山越岭,卖到蒙阴县去了。
一家五口,如今只剩下母子两个。母亲带着他,吃糠咽菜捱着日子。
填不饱肚子的时候,朱彦夫就给田主 打短工。瘦弱的身躯被苦难催生出了钢铁般的生存意志。

沂蒙山村
17岁的朱彦夫,失去了手脚和左眼
1947年9月,年仅14岁的朱彦夫跟上军队 ,扛上枪,戴上军帽,当上了解放军。
跟着这支举着红旗的部队 ,朱彦夫加入 的第一场战斗是兖州战役。看到冲在前面的老兵,他也学着战友的样子,高喊:“共产党员,跟我上!”
渡江战役,朱彦夫所在的一个班,俘虏了仇敌 一个营,立了集体三等功。
解放上海,他和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,炸毁三个敌碉堡。16岁的朱彦夫腿部受伤,荣立三等功,光彩 入党。

解放军加入 渡江战役
迎来了解放与新生,又进入了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。1950年10月,17岁的朱彦夫跟着军队 跨过了鸭绿江。
冰天雪地中,朱彦夫年轻的身躯摧毁在残暴 的战火中。
那是在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中,战士们身处零下30 ℃的严寒里,穿戴 薄弱 的军衣,与劲敌浴血奋战。
美军在阵地上抛下数百颗炸弹,山头被削去几十厘米,捧一把土就有十几块小弹片。
朱彦夫所在二连的志愿军战士们,吃着炒面就着雪,肚子里火烧火燎的难受。
一个连最后冲锋上来50人,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 ,积雪渐渐笼罩 了49位永眠于异国他乡的志愿军战士。
他们是在激战、严寒 和饥饿中死去的英雄。

朱彦夫的个性有两个特点:一是心软;二是天不怕地不怕。
他看着像亲兄弟一样的战友们,趴在雪地上,鲜红的血液将身边的雪化出一个年夜 洞,难受极了。
其实,他自己的身上很多多少 处所 都负了伤。一小我 的战斗是孤单 的也是无畏的。
朱彦夫把轻机枪放在正面战场一侧的位置,俯卧着将枪托顶到肩窝,身旁撂下几个压满子弹的弹夹。待仇敌 接近时,“哒哒哒……”发射。
在他应付另一侧仇敌 的时候,背后忽然接连落下三四颗手榴弹,正“嗤嗤”冒着烟。
他想也没想,用手抓起一个扔给仇敌 ,提起枪刚要滚到一边,就听见一阵‘轰隆隆’的巨响。
其时 朱彦夫的左眼球就耷拉下来了,负伤以后就昏迷了。

当他从昏迷中醒来,紧握的双拳冻成了冰疙瘩,怎么也伸不开手。两条腿像不存在一样,力士鞋与脚冻在一起。
彻骨的严寒麻木了神经,麻木了伤痛。他像蚯蚓一样,蠕动着爬行。爬到北面的崖沿,跌下去,顺坡滚下去几十米,又昏迷曩昔 。
不知过了多久,增援军队 发明 了他。由于他的伤势太重,被送回祖国,送进长春军医年夜 学医院。

当他醒来后,已经是1951年3月份。他并不清楚,自己度过了怎样艰难的生死历程。
在他昏迷的93个日日夜夜里,先后做了脑颅取弹,面颊植皮,腹内排异、眼内取弹片、四肢重复 再裁等年夜 小47次手术。
这期间,朱彦夫多次生命濒危,多次被送进太平室……
当朱彦夫完全清醒过来,用那仅有的视力在0.3的右眼,打量着一切:他失去了左眼、双手、双腿截到膝下7厘米处,还留下了满身伤疤。
他撕心裂肺的叫声传遍了病房,纵然他有坚强 的性格也挡不住眼里的热泪滔滔 。这一年,他才18岁啊!

朱彦夫回家,吓坏了母亲
1952年,朱彦夫住进了山东省鲁中荣军疗养院。
他生活上的一切事宜都由护士料理,生性好强的朱彦夫心理累赘 沉重不堪。
“与其糜烂 ,不如燃烧”要想自理、自立、自强,就必须放弃荣军疗养院的特护待遇。
1954年春节事后 ,朱彦夫第27次请求回乡,终于被批准。
医院派一名医生和两名民工,用独轮车把他送往家乡沂源县张家泉村。
21岁的朱彦夫拖着残破 不全的身体,心思早已飞回了山村。飞回到那间残破的老屋里,飞回了母亲的面前。
可是,母亲有胆量面对这个面目全非的儿子吗?

为了不吓到娘,朱彦夫坚持自己下来走进家门。
“谁啊?”屋里突然传来娘的问话。这声音是那样熟悉,又是那样亲切,他多想扑进娘的怀里,好好地哭一场啊!
他忘情地答道:“是我,娘,娘,是彦夫回来了……你的儿子回来了!”
他的话刚落音,只听屋门一声响,娘出来了。
离家时,他是一个能跑能跳的少年。现在朱彦夫酿成 了四肢皆无、只有一只眼的“肉轱辘”。
他以这种变形残破 的模样涌现 在娘的眼前时,毫无思想准备的老人连惊带疼,昏了曩昔 。

从昏迷中醒来的母亲,看着这“陌生”的儿子,悲哀 交集。
她用颤栗的手将儿子从头摸到脚,哭一阵数落一阵:“这是我的孩子吗?怎么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了?”
“儿啊,你没胳膊没腿的,回来可怎么办啊?”
听着娘的话,朱彦夫既内疚又伤心。他在心里说:娘,儿子虽然残废了,但还有一身血气。我只要能喘气,就要学会生活自理。
为了让娘接受自己,也证明自己能行,在刚回来的那段时间,他爬着去给娘送饭。最终老母亲被激动 了,原谅了儿子,也接受了他。

装上假肢的朱彦夫
人们常说从头再来,殊不知再来一遍的人生有多么难。简简单单地“开始”二字,到底包含着多么艰涩的内容。
对一个无手无脚的“肉轱辘”来说,要练成自己吃饭、穿衣等,等于是又一次穿越心理与生理的生命极限。
回到家中八个月的自理情形,朱彦夫列过一张表格:
情绪还算乐不雅 ,但起伏无常;
身体虽然逐渐衰弱,但不碍生存;
砸碎饭碗141个,菜盘23个,茶碗7个;
摔碎茶壶、暖壶各5把;
泼失落 饭菜上百次;
摔伤、冻伤用药治疗90余次;
动用劳工(日)3个;
拖累母亲近200天……
终于有一天,母亲狠狠心下了“驱逐令”,说:“儿啊,娘老了,实在是拉不过来你,娘天天心跳不安,夜里总是做恶梦 ,你还是回疗养院去吧!”
望着母亲瘦弱的身躯,他深知她的苦衷。

60天,10公斤地瓜干,半桶水
一天夜里,朱彦夫在窗下对住在另一间房子里的娘说:“娘,疗养院里来车接我了,我走了,你把门锁上吧!”
睡梦中的母亲,慌忙摸黑穿起了衣服,蹒跚地走进东屋,划着火柴点上豆油灯,床上、桌下都照照,没人。
她喃喃自语:“老天爷保佑俺儿活得好好的……。”然后拉过房门上锁,踉跄着回到自己的屋里。
躲在一个破筐里的朱彦夫,听到娘回房的声音,才艰难地爬回床上。

朱彦夫藏在屋里,对自己进行“惨无人道”的训练。
屋里维持生命的,是不足10公斤的地瓜干、一瓦罐凉水。
他每天给自己定量——3块地瓜干,2口水。
在这场自理的磨难中,朱彦失这位不平 的战士,要战胜的仇敌 就是伤残,要攻占的高地就是生活自理。
一个没有四肢的人的自理生活,是可以想象却难以言说的痛楚。
他渐渐失去了时间的概念,因为光线的暗淡,他那仅有的一个眼睛视力也越来越弱……
生命的极限一次次切近亲近 朱彦夫,或者说朱彦夫一次次切近亲近 生命的极限。
最后水没有了,他喝房子上漏下来的雨水。地瓜干没有了,体力也虚弱到了极点。
死亡的魔手不是立即处死他,而是在他看不见、摸不着的处所 ,攥着熊熊的火把,慢慢地灼烧他的生命……。

朱彦夫雕像
两个月后,县民政局的吴局长带着两位荣军休养院的人,来到朱彦夫家,了解他的生活情况。
朱彦夫的娘听后年夜 吃一惊:“彦夫不是回了休养院吗?”
来人的惊讶水平 不亚于朱年夜 娘:“什么时候回去的?”
“有差不多两个月了吧!”
“咋走的?”
“你们来人接的……”
“接他的人和车子你亲眼看见了吗?”
“天那么黑,俺啥也没看见。”
来人武断 地说:“赶紧 打开朱彦夫的屋门!”

打开门以后,人们惊呆了:满屋子碟碗碎渣、假肢衬布、绑带丢了一地。
潮湿的地面上,朱彦夫倚墙危坐 着,举头 挺胸,两支臂殖似举非举,似抱非抱,一动不动,像一尊坚毅 的雕像。
娘一看这副情形,嚎哭起来。年夜 家七手八脚把他抬到另一个屋里的床上。
荣军所的年夜 夫端来茶水,一滴滴顺着他的牙缝流进去。当喝进第二杯水时,朱彦夫紧锁的牙关张开了,胸脯才明显起伏起来,呼吸也正常了。
朱彦夫醒过来了面对着娘的责备、医生的训诫和乡亲们的关怀,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:“我可以自己吃饭穿衣了,这下我可长本领 了。”

突然降临的恋爱
年夜 家伙把他放到一把太师椅上,几小我 轮换着抬了十五公里山路,把他送进沂河北岸的东里医院治疗。
“这是最可爱的人,也是个最吓人的人!”病号、医生、护士们纷纷议论开了。
朱彦夫的病床前,站着一个年轻的护士。她眉清目秀,一米七三的高挑个儿,浑身散发出健康的青春气息。
这位姑娘名字叫陈希永,老家在山东日照 。
她八岁就没了母亲,十六岁时,来到干革命工作的姑姑姑夫家看孩子。现年二十岁的她是东里医院的护士。

她看到朱彦夫的模样,满心的同情:“这么年轻的小伙子,以后怎么过啊?”
在医院的日子里,陈希永一边搀扶着他,陪他走路,一边跟他聊天。朱彦夫完全把她当做可以诉说的朋友。
细心的姑娘发明 ,朱彦夫虽然躯体残破 残,却性格向上对生活充斥 渴望,同时也有一种难掩的自卑。
有一次,朱彦夫和陈希永谈起未来的生活,陈希永红着脸年夜 胆地问道:“朱年夜 哥,难道你不想找小我 照顾你一辈子吗?”
朱彦夫叹了口气:“谁不肯 意有个相依终身的伴侣?可我这残躯,任何女人见了都邑 吓跑。”
“朱年夜 哥,你是大好人 ,是国度 的功臣,俺想照顾你。”陈希永终于壮着胆量 道出了心底的秘密。
“你别犯傻了,俺没手没脚左眼又瞎了,你跟了俺,今后可咋办啊?”陈希永动情地说:“俺的脚就是你的脚,俺的眼就是你的眼……”
朱彦夫忙说:“可我是重残人,有你还没有察觉到的缺陷和不足,我担心我的一些失礼和不近人情会让你适应不了。”
陈希永似乎铁了心,说:“我不在乎这些,我会慢慢地认识你,适应。你为了保家卫国,牺牲那么年夜 ,俺受再多的苦又算得了什么呢?”
朱彦夫这位铁一般的硬汉终于被姑娘灼热的真情融化了。
1955年农历八月十四日,21岁的姑娘与22岁的特残军人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家庭。

身边有贤妻,心实胆量 壮
陈希永的到来,给这个残破 破旧的家带来新的生机,家中里里外外让她收拾得有条有理、焕然一新。
婆婆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。凤毛麟角 的好媳妇上了门,儿子的终身有了依靠,自己也有人管了!
朱彦夫的脸上也挂上了久违的微笑。每天清晨,妻子先帮他装上假肢,扣上衣扣。把热乎乎的毛巾搭在他的残臂上,不一会儿,热腾腾的饭菜就端到了跟前。
朱彦夫觉得 ,身边有贤妻,心实胆量 壮。
家中功德 情一件件接踵而至:给人家做童养媳的姐姐,回娘家认亲了。弟弟朱彦坤也找回来了,家里又团团圆圆一年夜 家子人!

朱彦夫家中有台小矿石收音机,其时 算是稀罕物,乡亲们闲了,就来听戏。朱彦夫想应该让村民们的空闲时间丰富起来,学点知识。
1956年,朱彦夫倾尽积蓄凑了172元,托山外边的老战友买回来几百本书籍,在自己家里办起了张家泉第一个图书室。
紧接着在朱彦夫的张罗下,村里在山上为他腾出一间仓库,村民们从自家搬来桌椅板凳,再弄个黑板,张家泉村的夜校准备 成立了。

朱彦夫边凭着在军队 学的文化课,还有在荣军医院喝的一点墨水,他像模像样当起了老师。
但这个新角色一点也不容易,上课时他用残臂抱着粉笔,艰难书写。假肢带着跨越 两小时双腿就磨得生疼。
然则 他一点儿也不让学员们看出来,认认真真地教好每个字。
回到家中,妻子心疼得直失落 泪。“村里识字的人太少了,我必须得好好地教下去。这点疼痛没关系 ,你宁神 好了。”朱彦夫安慰着妻子。

1957年,陈希永在和丈夫相识的东里医院,生下一个女儿。
婆婆的脸上喜得乐开了花。朱彦夫,初为人父的喜悦藏不住,用一双残臂抱抱女儿,在女儿的脸上一个劲儿地亲。
“给咱女儿取个名字吧。”陈希永说。
“我早想好了,就叫朱向华吧,咱朱家人心向中华。”
正是这一年,24岁的朱彦夫经村里8位党员的一致举荐,被选 为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。

张家泉村两山夹一河,全村7个生产队、6个半山头。解决温饱问题,要先有土地。
朱彦夫提出治理“赶牛沟”:用石头把沟棚起来,上面填土,让农田连片成方。下边流水,洪水来了也冲不了地。
朱彦夫铿锵有力地说:“不干,沟还会一年年荒下去;整起来,就是咱村的富园子。”
话不多,却把年夜 伙的心气鼓了起来。

一个冬春下来,几百号劳动力挪动转移 两万多土石方,用石块发券棚起宽5米、高1米、长1500多米的暗渠。
荒废了不知几辈子的“赶牛沟”、“腊条沟”,酿成 40多亩平坦的良田,昔时 产粮2.5万公斤。
这一年春节,张家泉人觉得 很满足,因为在遍地吃糠咽菜的饥荒年,他们却幸运地家家户户领到了救命瓜干。

村名张家泉,听上去山泉长流,实际上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,村里人饮用水都要到邻村去挑。
陈希永挺着几个月身孕的身子,搀扶着丈夫找水源,连日的过度劳累,她病了。朱彦夫心疼地说:“你太累了,又怀着身子,今后就别去了,啊?”
“不,俺是书记的老婆,你干的只要是为民造福的事,再苦再累俺都跟你干……”
山梁上水源难找,一年多的时间里,朱彦夫不知流了若干 血和汗。终于发明 村西南半山腰有一股细泉水。

朱彦夫的字
到1960年止,张家泉村先后打井9口,解决了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。
后来,又相继打出几眼年夜 口井和深水井,望着地下水咕嘟咕嘟往上冒,人们奔忙 相告:“咱张家泉村有奔头了。”
站在水渠旁,看着渠水流向麦地,陈希永哭了。为了这水,丈夫吃了若干 苦,受了若干 累!只有她最清楚。
朱彦夫在日记中写道:共产党员为群众谋利益,就是守阵地。拼还是不拼,干还是不干,效果不一样,境界更不一样!

有了地有了水,张家泉村已经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,但村里仍未通上电。
有的人说:“费那个劲干啥,上头啥时给咱架咱就啥时用,先点着油火等着吧。”
我去跑!他要为村里采购安装电力用的物料。
假肢,是木制的,又粗笨 。装上两个小时就得卸下来,走不上一里路就磨得痛。痛起来的滋味,像火烧、水烫。
赶上外出,他一穿就是几个小时,甚至十几个小时。还要上下车,爬楼梯,伤腿磨破了、化脓了,他咬牙坚持。
朱彦夫日记中写道:“疼得狠,我才知道自己活着,只要活着就好办。我自己只要活着,我就能干。”

朱彦夫穿戴 假肢一年一年地跑,一跑就是7年。跨越山东、河北、南京、上海、西安、胜利油田……行程万里,历尽艰辛,终于备齐了架设10公里高压线路所需的物料。
其时 ,村里没有钱,出差费用只能自己拿,残疾军人补贴 金不敷 用,陈希永就把卖鸡蛋的钱攒起来,把卖肥猪的钱拿出来。
1978年12月,一条银线跨过一道道山梁和沟壑,给张家泉送来了光亮 ,沿线十几个村庄 也跟着“沾了光”。
通电那天,张家泉村村民望着明亮的电灯通宵 未眠。

朱彦夫当了25年村支书,没拿一分钱的待遇
谈起张家泉村的变更 ,村民们无不激动 地说:“要是没有朱书记,俺村不会那么早就脱贫,要是没有他妻子,也同样不会,俺全村老少都忘不了他们两口子啊!”
朱彦夫常对妻子说:“我是个特等残疾,可咱家不克不及 做特殊公民。”
陈希永理解丈夫那颗共产党人的心:“你那心思俺明白,你不就是想说咱家遇到了困难也要‘内部消化’。俺依你,情愿自己多受点难也依你。”
上级领导前来看望他,每次来总要关怀地问:“家里有什么困难,尽管说。”朱彦夫总是摇摇残臂,陈希永也在一旁赞同 :“真的没啥困难。”
朱彦夫究竟 一家人老的老、残的残、小的小,哪能没有困难!

在婚后几年里,朱彦夫和妻子有了四个女儿一个儿子。
九口人的家庭,上有年迈的婆婆,下有一群未成人的孩子,家里的活横竖都是陈希永的。
陈希永生孩子的时候,没有条件做好月子,落下了不少病。肚子疼,她就用煎饼炉子热上一块砖头,用布包好抱在怀里烙烙。腰疼,她一仰脖喝上一口酒,趁着麻劲,继续干活。
有人同情地对她说:“你可真难啊!说你是孀妇 吧,还有个男人。说你有男人吧,又不顶个男人使,你就不觉得苦吗?”
陈希永说:“俺再苦也不如彦夫苦。咱正常人,掐掐手指都觉得疼,可他四肢都没了,为他受点累,俺心里乐意。”

朱彦夫在张家泉村当了25年村支书,尽职尽责,尽心尽力,工分不记,待遇 不要,只靠国度 发的几十元补贴 金生活。
从50年代到80年代,朱彦夫每月的补贴 金由36元到42元。村民张太元说:“那些年,张家泉村的家家户户几乎都受过老支书的救济。”
每月配给他的红糖,他都送给了老年人和产妇。供给 他的白面,也是经常接济五保户。就连外出作申报 ,人家送他些水果、点心、糖块,他回村后都分给老人、孩子。
妻子陈希永也说:“器械 让别人用了比用在自己身上更好。”

在张家泉村,朱彦夫家是最有“位置 ”的家庭。可这个家庭中的孩子们,却是全村最“苦”的。
朱彦夫就申饬 孩子们:学习上要和最好的比,工作上要和最强的比,生活上要和最差得比。
给英雄父亲当儿女,孩子们没少受苦受屈。但孩子个个懂事,个个成器。他的家庭先后培养出了一个博士后,两个硕士。
儿女们带着孩子来看爸妈,狭窄的三间小屋住下二十几口人。男的一张床,女的一张床,孩子一张床,拥挤但充斥 温馨笑语。

朱彦夫为妻子披麻戴孝
多年之后,儿女们曾经问母亲,“您选择了父亲,是出于那个时代年轻女孩对英雄的崇拜呢?还是出于对弱者的同情呢?”
陈希永回答:“都不是,俺看了第一眼,就放不下了。俺没失落 泪,但心里很难受。如果俺不跟着他,他就失落 地上了。”
朱彦夫是战场上的英雄、生活中的强者,陈希永是他背后那个默默支付 的女人……
我们似乎体味到了什么是爱得深意、什么是奉献的价值。爱和奉献是创造辉煌与奇迹的摇篮。
朱彦夫不止一次说:“希永,没有你,就没有俺朱彦夫的今天,只是拖累了你,俺心里不安。百年之后,俺做牛做马答谢 你……。”
陈希永羞涩地一笑,说:“你看你,说这些也不嫌生分,谁让俺是你的老婆呢!”

2010年初,陈希永查出肺癌,睡觉气闷,经常 掀了被子。朱彦夫子夜 起来,想给老伴盖上被子。残臂欠好 使,一不小心翻倒了,反倒把老伴砸醒了。
一对苦命人,一个不眠夜,泪水里全是不舍,全是爱……。
2010年2月,操劳一生的陈希永走了……
朱彦夫就像第二次失去了胳膊腿,这个极少落泪的硬汉,禁不住放声年夜 哭,不吃不喝……。
他怎能忘记这个在自己重残后,还会相中他的海边姑娘?怎能忘记这55年来默立身旁的女人?
在葬礼上,他为妻子披麻戴孝,这样的举动原本是晚辈对长辈逝者的礼数。朱彦夫为了表达对妻子深深的敬意与感激,他这样做了,这在沂蒙山都是史无前例的。
妻子走后的每一个深夜,朱彦夫习惯性地用残臂朝床旁边一摸,空空荡荡,冷冷清清,什么都没有……。

退休后的朱彦夫,历时7年,写出了摇魂荡魄的33万字自传体作品《血蚁》。
这本书记录了一个特等伤残军人从血与火、生与死的考验中走向自立、自强的生命历程。
朱彦夫的事迹也传到了国外,外界纷纷称他为中国的“保尔·柯查金”。
2014年3月,朱彦夫被中宣部授予全国首位“时代楷模”称号。
2019年9月17日,朱彦夫被授予“人民楷模”国度 荣誉称号。
2022年3月3日,89岁的朱彦夫被评为“ 激动 中国2021年度人物 ”。
他用倔强的性子屡屡挑战生命的极限,多舛的命运成了他传奇人生的一个注脚。

激动 中国人物朱彦夫
朱彦夫,一个喝沂河水长年夜 的硬汉子,一位充斥 传奇的战士。
战争年代,他是负重前行的勇士。为了民族尊严而战斗,将战绩写进历史。
和平年代,他用断臂举起岁月的冲锋号,用生命礼赞共产党人的凛然正气和崇高 信仰。
朱彦夫是一面鲜红的旗帜,是一座用钢铁铸成的丰碑。
朱彦夫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,而他的钢铁人生,就是谜底 !!!
这样崇高 的人一定 青史留名,这种精神一定 永垂不朽。

感激 您看完文章。
文本由作者主不雅 思想+历史客不雅 事实梳理撰写。
读历史生智慧,读历史长学问,读历史明事理。
更多文章请存眷 @文乎主页查看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货拉客微商论坛 |网站地图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4-9-22 14:41 , Processed in 0.089208 second(s), 19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Huolake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