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34|回复: 0

与AI一起进化——浅谈人工智能与数码主体

[复制链接]

9400

主题

0

回帖

2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积分
28208
发表于 2024-3-1 13:32:0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作者:高世名(中国美术学院院长)
1.技术变革正在重新界说 “人”
2020年,中国美术学院的三位本科生联合创作了一部科幻作品《无限分之一》。这件作品目前已经入围了世界范围内的数十个重要国际节展。作品的设定是:2020年,三位年轻人接受了生命冷冻实验,陷入久长 的沉睡。五百年后他们被唤醒,那个未来世界早已实现了人机接口和脑机接口,人类上传了所有的知识和记忆,无私分享、配合 拥有所有信息,形成一个“共脑”。这个全体人类的智慧集合正在汇聚一切力量突破人类的极限——形成一个超然盘旋于智慧生物圈之上的universalmind(总体心灵/世界精神)。然而,随之而来的却不是新的突破,而是立异 能力的丧失和永久的停滞,因为人类社会已经没有了差别 性,甚至,人类已经没有了“社会”。于是,人们只好唤醒数百年前的他们,试图从“21世纪原始文明”的差别 性备份中重新激活人类社会的创造力。

三位21世纪来客方才 苏醒,就面临命运的抉择——是否上列传 忆,是否融入“共脑”?这里涉及一系列关于自我与存在、永生和虚无、人性和伦理的终极性命题。“共脑”状态下的存在是否还是人类?“共脑”之中我在哪里?创造性与差别 性关系为何?创造性是否只能以个别 性为基础?这一系列科幻式的追问令我们反思——今天全球网络、万物互联状态下的超等 智能计算不就是“共脑”的雏形吗?这件作品提醒我们,各类 各样微不雅 和宏不雅 的增强技术正在逐渐地、赓续 地把我们改革 为“非人”或者“新人”,人的危机正以前所未有的压迫性逼到了我们面前。
在曩昔 半个世纪,数字智能科技的主要造诣 基本上只是研制出了无数种“数码物件”,这些数码物加速了社会的自动化,也加速了人的异化。这些年我一直在呼吁,除了数码物件或者说数码客体(digitalobject)的研发,我们更要推动一种“数码主体”(digitalsubject)的探索,我们需要成长 出一种数字智能时代的新的“人学”。
就这种新“人学”而言,最年夜 的挑战、最年夜 的启发莫过于人工智能。其实,与互联网猝不及防的年夜 爆发不合,我们对人工智能已经有了几乎一个半世纪的思考。一百年前,人类从来没有梦想过会有互联网的产生 ,然则 从十九世纪以来,人工智能就是科幻小说和各类预言最为钟爱的主题,以至于它占据着我们关于未来的主要想象空间。我要说,它窄化了我们对于未来的想象,似乎人类未来的主要内容就是与机器人的斗争,如同片子 《黑客帝国》中所涌现的那样。
2.AI其实是艺术作品而非艺术家
AI(ArtificialIntelligence,人工智能)窄化了我们对未来的想象,曩昔 一百年的科幻文化也把AI窄化了。机器人只是AI的一种典范 形式和一个成长 偏向 ,也就是“人工生命”,它的早期回声是拉美特里的《人是机器》。
人工智能对我们的意义,不只是它可以模拟、延伸和拓展人的思维,更重要的是,AI技术的成长 对我们理解人的语言、思维和智能自己 都有着巨年夜 的推进作用,它有助于我们去探索人类的思考、学习、剖析 、推理、计划 和想象究竟是怎样的智力进程 。AI不只是研究和制造的对象 ,更是感知和思维的对象 ;它是人自我认知的镜子,也是人类社会意识的镜子。甚至,它不只是对象 ,更是伙伴,AI是我们的一部分,是我们的未来的一部分。
欲望和意愿,或许是我们与人工智能的最年夜 差别 。人工智能可以写诗、画画、作曲,可以在棋盘上战胜人类,然则 必须接受指令才会写诗、下棋、作曲、画画,它并不具备做这些的激动 、欲望和意愿,而人类不只 有eidos(理念),还有pathos(沾染 力)。十九世纪以来的机器人幻想让我们时常忘记了——人工智能其实是艺术作品而非艺术家。
只有人才是一切的症结 。我们所有的创造、生产,所有的努力和斗争,都是为了人的保存和成长 ,都是为了让人更像人,让人坚持 为人。
人工智能必须建立一个可预测的世界模型以及反响 、修正机制,这都是建立在一个理性个别 的假设之上。问题在于,世界上不止有一个个别 ,还有无数他者——他人或其他的AI,如何以算法应对无数社会性个别 之间庞杂 的、充斥 非理性和偶然性的相互作用?这才是目前AI技术的难点所在。心灵没有方程式,社会性的心灵加倍 无法用算法解决。好莱坞片子 中总是将机器人和人的基本 差别归于情感 或者说是更煽情的“爱”,其实人的社会性存在才是人工智能尤其是人工生命研究领域最年夜 的难题,因为人的欲望和情感机制都编织在其社会性存在之中。另一方面,人工智能通过运算和模拟正在逐渐替代和置换着我们的感触感染 力,AI的“无限运算力”也对人类的想象力产生了巨年夜 的压力和推动力。可吊诡的是,今天我们的运算能力已经如此强年夜 ,人们却经常 感慨这是一个贫乏的时代。作为一个策展人和艺术教育者,我愿意乐不雅 地说,这正是艺术的机会。
我们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应该跳出人工生命的想象,进入更辽阔 的天地。人工智能的成长 不是为了像人,更不是为了取代人,它有自己的未来,多种未来。人工智能的成长 反过来迫使我们重新理解什么是创造。创造是最富意义的可能性的生产,想象力只是创造力的一种需要 条件而非充分条件。除了想象力,创造还涉及许多器械 ,好奇、激动 、感兴、关怀、欲望、价值与目的……还有最重要的,对于未知(unknown)和无名(unnamable)的爱。
只要我们还保有这些,我们就可以年夜 胆地宣布——那些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都随它去吧,让我们与AI一起进化!
3.艺术教育如何面对混合现实
这几年,我时常跟艺术界的同事们探讨,影响人类未来成长 的重要技术有哪些?脑科学、基因工程、新能源、新资料 ,最后还有年夜 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所形成的混合现实……我们所有人都无一例外地生活在这些新科技驱动的混合现实之中,我相信,这将是未来艺术、设计和教育的主要运作场域。我甚至有些夸张地断言——如果说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年夜 帆海 ,混合现实就是再一次创世纪。
目前,中国美院有多支军队 利用年夜 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,围绕算法艺术、加密艺术、元宇宙设计和VR(虚拟现实)、AR(增强现实)、MR(混合现实)等领域,进行研究、创作与教学,推进“混合现实未来场景的开发”,包含 :跨媒体艺术学院、立异 设计学院、动画与游戏学院、教育部设计智能实验室、国潮艺术研究院、虚拟视觉和全息艺术研究中心、元宇宙艺术立异 实践基地等。
我认为混合现实在人机合体、脑机交互以及现实与感官整合的未来进程中,将经历四个阶段:第一阶段的追求是“身临其境”,这是目前基于VR、AR等虚拟技术的沉浸式元宇宙正在努力的偏向 ;第二阶段,全面开发各类智能感应设备如交感皮肤、神经中枢控制等,实现“感同身受”;第三阶段是“倒置 梦想”,如同《黑客帝国》中的人类,沉浸在Matrix(《黑客帝国》中一个控制了现实世界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)幻境中生老病死、爱恨一生,不知是耶非耶;最终,我相信人类会勘破虚拟和实境之间的挂碍,进入新的生命状态,这就是第四阶段“破茧成蝶”——随同 着这个进程,非人和新人以及他们的世界将逐渐产生 。那时,我们就将成为一个新人类纪的“史前文明”。
五年前,我给中国美院策展专业的硕士生出了一道题:
未来某个世纪的人们,在一次赛博旅行中,邂逅了一片恢宏的墓地,那是“互联网第一代”的赛博墓地。我们上下三代人的终生 数据和生命信息都储存在那里,那是数百亿人类的数码纪念碑……这是未来人类与“史前文明”的第一次遭遇,在他们眼中,我们现在所谓的“网一代”,其实是史前文明的最后一代……
省略号后如何继续写下去?这也是我们每小我 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。
《光亮 日报》( 2022年12月11日10版)
来源: 光亮 网-《光亮 日报》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货拉客微商论坛 |网站地图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4-9-20 00:28 , Processed in 0.076363 second(s), 20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Huolake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